來源:星島日報
香港已經飽受疫情摧殘近兩年,面對巨大的經濟和社會需求,與內地恢復通關刻不容緩。兩地首次防疫對接會議後,特區政府密集推出新措施,收緊抗疫政策。這其實只是為兩地通關邁出了一小步,包括「健康碼」的追蹤功能,接種「第三針」疫苗等一系列關鍵問題,還存在不少變數和挑戰。如何更高效應對這些問題,盡快實現兩地防疫全面對接,對特區政府的決心是真金烈火的考驗。
兩地恢復通關能否實現,關鍵不在於內地方面的態度,而在於特區政府是否有決心高效推動兩地防疫全面銜接。特區政府接下來要調整思路,緊貼香港實際情況構建全面、細緻和有足夠前瞻性的防疫措施並果斷施行,才有可能實現目標。
防疫對接內地挑戰仍然嚴峻
內地日前雖然就通關提出了五項防疫要求,但這僅僅是最基本的要求;預計內地嚴密的外防措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,防疫措施完全與內地對接,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,當中不少非一時半刻能夠解決,要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真正實現兩地通關,面臨的挑戰很嚴峻。或許透過劃定人群、設定每日配額等措施,能令兩地有限度通關,但這與真正讓各行各業的市民正常通關不能相提並論。
健康碼是兩地防疫銜接最核心的問題,香港怎樣使用健康碼,現時未有定案。特區政府已提交內地的幾種方案皆欠缺追蹤功能,而專家早前直言,健康碼如沒有追蹤功能,內地未必認可。另外,到底在多大範圍強制使用,對政府的決心也是巨大的考驗。就算兩地就健康碼方案達成共識,還需要時間在香港社會推行和普及使用,並通過實際運作證明此機制有效,才有可能真正獲內地接納。現時已經踏入十一月,保守估計,完成這些步驟或許要到明年上半年。而一旦過程中遇到阻力或推動不力,進度很有可能進一步拖慢。
接種疫苗是通關後最基本的防疫保障,接種率是否足夠也必然是促進兩地通關的重要考量。疫苗接種計畫自今年二月底推行至今,兩針接種率勉強近七成;而且八個多月過去,不少人體內的抗體逐步失效,打第三針也成了勢在必行。可是「第三針」仍舊要面對「谷針」挑戰,接種率甚麼時候能達標,同樣是影響恢復通關的變數。
即使兩地恢復通關,一旦香港出現本地確診個案,很可能再次封關,因此必須提早制定包括「熔斷」在內的應對機制和促進重新開關的補救措施。澳門早前的情況正是如此,但是包括全民檢測在內的補救措施,香港難以完全做到。香港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推出符合香港實際情況,又具備同樣效果的措施,並與內地達成共識,也是恢復通關面臨的主要挑戰。
既然香港選擇全力促成與內地通關,的確要更加嚴密地外防輸入。不過,香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對外開放,對於國家發展最大的價值也正是可以連通內地與國際。何時能夠與內地恢復通關很難確定,「兩頭不到岸」的防疫困局恐還將維持一段時間。因此對海外加強防控,不能靠持續收緊防疫措施,否則香港與國際社會的距離將會愈來愈遠,不但不利於復甦經濟、改善民生,也會削弱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能夠發揮的作用。
健康碼一步到位外防措施細化完善
有見及此,特區政府首先不應畏懼部分人的抗拒,要盡快一步到位推行帶有追蹤功能的「健康碼」並全面強制使用,還要確保不會出現手機不必聯網也能「掃碼」等逃避追蹤的漏洞。在具體方案推出前,起碼應該全港強制使用「安心出行」,讓市民盡快適應「掃碼」出行成為常態。
疫情已經重創經濟民生,更何況公共衞生政策就是以保障健康及生活為最主要考量。連英國、澳洲等一向鼓吹「自由」的西方國家,也在不同程度上強制使用類似「健康碼」的病毒追蹤程式。其實,抗拒防疫政策的只是小部分人,但不能因為遷就小部分人的感受,而影響絕大多數市民的福祉和香港整體利益。事實也充分證明,一旦政策實施,市民看到生活進一步恢復正常和與內地恢復通關的希望,自然就會慢慢接受。
第二,要持續完善、加強「第三針」的「谷針」策略,包括逐步擴大強制接種人群。與此同時,也要加緊研究通關後若香港出現確診病例的應對和補救措施。
第三,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現行的海外入境檢疫等防疫措施及更嚴格地執行,確保不留漏洞,從而加強外防。也可以對海外進行更細緻的防疫風險評估,比如從低風險地區抵港的香港市民如已接種疫苗,可以考慮適當縮短隔離期,但要接受更為嚴格的指定檢疫措施。
過去一年多,香港如同身處防疫「孤島」,國內外「雙循環」全都不能有效參與,正是香港最大的困境。與內地通關,是扭轉困局最有效的辦法。只有下定決心,毅然決然地參照內地標準,全面完善防疫措施,才能為兩地通關創造條件。
思路研究會
來論